重庆项目中心

Project center

中心简介

2018年5月27日,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正式成立。项目中心立足于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重庆,秉承“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的使命,以“敬畏自然,永续发展”为价值观,响应长江大保护的号召。守护巴渝大地上的绿水青山,搭建起一个与政府、科研机构、社区、本土环保组织等相关方通力合作的平台网络,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截止2020年年末,重庆项目中心共有会19名。

项目介绍 中心活动 工委构成

项目介绍

项目进展

到2020年底,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持续资助重庆在地环保ngo,守护巴渝大地上的绿水青山,并辐射连通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搭建起一个与政府、科研机构、社区、本土环保组织等相关方通力合作的平台网络,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进展

  • 送长江鲟回家

    2019年

    2019年5月,重庆项目中心正式启动“送长江鲟回家”项目,随后开展“长江鲟认养”活动,共计10尾亲鱼、300尾幼鱼被认养,被认养的长江鲟在永川松溉古镇放归长江。

                            (图为放流活动现场照片)

    2019年9月,99公益日期间,“送长江鲟回家”众筹项目共带动7410人次参与项目捐款,筹款总额533619.92元,筹集的资金将用于长江鲟科学研究、监测巡护、公众科普、社区参与等方向。

    2019年9-12月,与重庆市渝中区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合作开展送长江鲟回家公众环境教育项目,共走进市内18所学校26个班级,直接参与师生1400余名,通过自然教育课程的方式,让参与者了解长江鲟的生存现状,以及呼吁公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长江鲟及其栖息环境。

                                   (图为活动现场照片) 

    2019年10月,重庆中心启动了“基于HSI的长江重庆段长江鲟适宜生境区域识别及其特征研究”项目,该项目与西南大学合作,从栖息地研究和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探索长江鲟保护模式。2020年,将进行持续性的调查工作,从生境适宜性指数中的水温、透明度和照度、流速、底质状况、蜉蝣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等方面进行专项调查,另外还将使用环境DNA技术对采样点的长江鲟进行初步定性分析。

    2019年10月,重庆项目中心与北京传益千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开展《鲟宝历险记》绘本创作,该绘本的目标是研发与创作中国首个长江鲟保护文创作品,包含绘本1本,长江鲟周边涂鸦1套,期望从公众科普的角度推广长江鲟保护。

                                    (图为绘本样本)

    2020年

    2020年全年,开展13场亲子家庭的长江骑遇记活动,对有志于保护长江鲟等上游特有鱼类的社会力量予以支持,扩大影响力,共同促进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长江骑遇记活动图片)

    支持1支守护长江鲟家园协助巡护志愿者队伍,护渔队自2020年7月15日至12月31日共开展水域巡护3.1万公里,巡护约1600人次,救护了8尾长江鲟以及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若干。

                      (鸿鹄护渔志愿队救护活动图)

    完成一套长江鲟环境教育工具包并向100+自然教育机构、学校、NGO发放、印制1本中国首部长江鲟绘本-《鲟宝历险记》

                         (长江鲟环境教育工具包)

     

    濒危鸟类与山水保护

    2016年

    2016年重庆项目中心资助重庆观鸟会以濒危鸟类猛禽和中华秋沙鸭为切入口,开展持续的科学监测与宣传,提升公众对重庆山水关联的重视,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

    2019年

    重庆项目中心开启寻护中华秋沙鸭项目,在2019年1月和12月的专项调查中,綦河流域均监测到31只(单日)中秋。项目还同步开展了进校园讲座5次、进社区宣讲5次,在中秋栖息地社区大力宣传中秋保护并广泛发放相关宣传品,并积极配合江津区林业局开展中秋保护工作,形成政府、在地社区、NGO联动的物种保护模式。

                         (观鸟队员在进行现场观测)

    2020年

    守护超过50只中华秋沙鸭在重庆境内顺利越冬,现已从綦河流域的调查扩展到整个重庆地区,并于各地政府紧密合作开展联合行动,为保护濒危的“鸟中大熊猫”积极开展各项专项行动。今年春秋季节共开展120天的监测调查工作,有超过30种,近6万只猛禽从山城上空飞过。

                           (濒危鸟类科学监测活动图)

     

    公众自然教育

    2018年

    缙云山自然教育:重庆项目中心资助重庆市渝中区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直接参与人数169人,参与总时长超过5000个小时。目前,已开发完成一套6个不同主题的自然体验课程,完成《城市公园自然观察入门》折页、宣传方巾等物料制作。

    2020年 

    重庆项目中心支持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联合运营仙女山森林公园自然教育中心,9月正式开馆,以政府+NGO+企业的创新模式探索自然教育的在地可持续发展,累计接待进馆游客约1万人。

                             (仙女山自然大课堂)

     

    综合环境数据公众平台——绿网

    2018年

    自2018年8月起,重庆项目中心资助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开发管理环境数据公众平台——绿网,以数据赋能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截至2018年12月,绿网共上线环境数据约4.2亿条,并全部地理信息化。单类数据中,环评数据为国内最大的同类数据库,饮用水、污染地块、尾矿库等数据库均为国内独有的数据库。绿网不断开拓数据应用,为近20家单位提供环境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污染调查、公益诉讼等,推动环境的改善和治理。 

    2019年 

    绿网现有数据约5.6亿条,并全部地理信息化。项目共完成了2000万家生产型企业基础数据收集,为下步的数据交互和政务应用建立污染源基础信息。在数据分析上,基于尾矿库、环评、危险废物、饮用水等环境数据发布7份研究报告,并撰写了5份有关环境议题的两会提案。

                             (重庆调查发现废弃矿洞出水)

     

    农村旅游垃圾治理

    2018年

    2018年9月,重庆项目中心资助第八季创绿家金佛山蜜蜂人家团队,在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莲花村,联合农家乐开展垃圾减量与治理、无痕旅游理念的推广。近三个月以来,环保团队已与当地四分之一的农家乐建立合作,开始干湿垃圾的分类与后续处理。

    2019年

    金佛山蜜蜂人家创绿家项目从农村垃圾议题入手,在金佛山莲花村联合7户农家乐开展垃圾分类治理、邀请国内专业导师进行了两次无痕山林培训、组织村里小孩成立15人的小小环卫队,在试点农家乐进行了3场《无痕游》生态剧表演等活动,通过实地讲解、培训,推广无痕旅游理念,让居民、游客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营造绿色家园。

                    (莲花村小护队捡拾完垃圾并做好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