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公示公告 新闻动态 年度报告 年检报告 视频 机构声明

聚焦“十五五”:环保公益行业如何谋划未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 / 11 / 05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发布,美丽中国建设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要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在具体部署上,规划建议强调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时期。科学谋划好“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保公益组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需要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布局未来五年发展。 

 

中国西南山地绿孔雀栖息地

 “十四五”环保成绩单:政策引领下的卓越成就

回顾“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多项指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绿色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大气治理方面,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16.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2%,较2020年提升2.4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增加了近320个蓝天。在“绿水保卫战”方面,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大关,达到90.4%,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Ⅱ类。

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稳定在30%以上,使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仅由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的站点就达3.3万个,覆盖范围广泛,监测要素全面。

森林建设成就尤为突出。“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2025年森林覆盖率目标为24.1%,而目前已完成25.09%,超额近一个百分点,这相当于额外增加了约一个陕西省面积的森林。森林蓄积量已超过200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此外,“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国土绿化面积达5.49亿亩(其中造林1.85亿亩),显著巩固了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民间力量助力:环保公益组织的实践与贡献

“十四五”期间,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快速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民间组织在国家公园建设、三北防护林、荒漠化防治、长江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留下了活跃的身影。

以长江大保护为例,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下,沿江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 史无前例的“十年禁渔”全面实施,江豚再现、鱼鸟翔集的景象日益增多。在此过程中,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及会员发起的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积极推动渔民转型,让捕鱼人成为护渔人,开展长江巡护工作,为长江生态恢复贡献了独特的民间智慧与力量。这一创新模式既解决了渔民的生计问题,又增强了长江生态保护力量。 

长江协助巡护日常巡护©杜华柱

在广袤的西北地区,草原与荒漠化治理同样可见民间组织的足迹。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提升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自2014年发起的“一亿棵梭梭”项目,联合当地政府、科研力量、社区牧民等多方力量的协同下,已成为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的典范。2024年,该项目迈入新十年,计划从阿拉善地区拓展至内蒙古乃至西北五省的重点沙化区,目标是再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致力于探索一条生态恢复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亿棵梭梭构建生态屏障

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环保组织的参与程度不断深化。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例,2004年与意大利就沙尘暴防治背景下的发起成立、第一次带领中国企业家赴美国“取公益经”、在哥本哈根COP15的过道上略显局促的崭露头角,至2024年亮相阿塞拜疆COP29,发布中国环保公益组织促进民间社会和商业领域气候行动进展,在国际环保规则搭建的交流舞台上,中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实现了从旁观者、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身份转变。在此期间,通过推动中国企业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也持续助力在国际环保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展望“十五五”:环保公益行业发展新方向

站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历史节点,科学谋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十五五”规划多次提及公益事业发展,强调要“促进和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这表明公益慈善组织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对比“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将公益慈善提升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高度,“十五五”规划更加强调“促进”与“规范”,标志着公益慈善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五年,公益慈善事业将更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在乡村振兴、养老助老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随着《新慈善法》的实施,行业将迎来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更智慧化的监管手段和更公开透明的行业规范。

在公众参与方面,“国声智库课题组”指出,“十五五”期间应重点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具体而言,要通过新媒体、社区宣传等多渠道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要建立公众参与环保决策的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保项目监督和管理;还要完善公众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这些举措,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SEE基金会联合多方发起的全民科学观鸟自然教育活动

本文作者:银昕 资深媒体人